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关于键盘布局的一些思考

与 QWERTY 的抗争󰌷

Biu~

⌛ 时间回到 2019 年。

起初的练习是坎坷的,但在过程中我发现,键入 bian guang qiang 等多音节拼音时,似乎有较高的概率会出现字母的顺序错乱,这让我最先怀疑的不是练习时长不够,而是向来使用的这套键盘布局,设计上真的合理吗?

此处应该有专业的论文分析和实验数据,但奈何我都不会,所以直接假定一个结论: 不合理 😝。

我开始上网搜索,除了我们主流使用的 QWERTY 布局,还有 Dvorak、Colemak、QWERTZ 等,但它们似乎都是为了方便西文输入而出现的,对于主要使用拼音输入的我而言或许不是那么合适。

于是,年少轻狂的孩子产生了一个想法,自己设计吧!

我猜测,拼音错位主要是由于高频字母(韵母)分布不合理,导致手指手掌移动的不协调造成的。

如果根据按键频率适当调整位置使得移动不再那么别扭,应该就能缓解这个现象。

当时处理的思路十分传统,大概是这样:

在网上搜索免费中文网文。

利用工具将所有汉字转换为拼音。

编写程序统计所有字母的出现频率。

那时我还不会编写多线程程序,只能让笔记本电脑一核有难,七核围观地轰鸣一晚上,等第二天起床再保存结果……

统计完成后,按照中排 > 上排 > 下排;食指 > 中指 > 无名指 > 小指 的优先级,保留常用快捷键 z x c v 不变编排键位。

甚至结合了一些对其它功能键的「美好」遐想,于是得到了以下理想中的布局样式:

只不过,学习能力的匮乏使我能够实现的部分仅停留在「使用厂家驱动更换各个按键映射」的程度上,对于绘制电路板、编写驱动程序、制作键盘外壳等步骤毫无头绪。

而这个「厂家」是我从视频【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舒适Windows吧!轻度周全的软件小分享; Windows; 软件; 高效】中得知的 IQUNIX,其方正简约的键盘配列及全键自定义的功能在当时应该比较少见,非常符合我的审美,于是剁手买下。

随后还找淘宝店家定制了键帽,呈现出来的效果大概如下所示:

趁着 QWERTY 布局的手法还没刻入记忆,我以自己的键盘蓝图开始勤加练习,日积月累也是能够盲打了。

但此时出现了一个问题:手机输入法还是 QWERTY,那段时间我还没有找到实现了自定义按键映射的软件。(如今我已不再在乎,可能现在也没有吧……)

怎么办?硬记咯!脑子也许会自适应的,双手一趴和拇指一并的肌肉记忆大概是不同的,虽然偶尔还是会有记混的情况,但是总归是撑下来了。

双拼输入法下的挣扎󰌷

后来,我觉得不够,认为打一长串全拼还是太慢了,于是开始了解双拼输入法。

现存的方案诸如「小鹤双拼」「自然码」「智能 ABC」等方案都是基于原有的 QWERTY 布局,这我也得重新设计。

但能修改的地方其实不多,甚至为此我做了张表格展示所有排列组合…

接着我基于「拼音加加」的方案做了些优化,在双拼布局统计的网站上简单打量了下热力图,设置到 Windows 双拼输入法的自定义方案中。

但还是老问题,手机上能使用自定义方案的输入法并不多,即使有也得舍弃一些功能,总的来说还是得自适应吧。

其实还有个有些致命的问题,因为双拼输入法是在键盘布局确定好之后再设计的,等于说自己「发明」的布局在中文情景下一没利好拼音输入法,西文情景下二没现有的其它布局效率高……一根筋变成两头堵 😓。

迫于生活的妥协󰌷

Biu~

⌛ 好景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大概到了 2022 年。

那时我到哪都带着自己的 3KG 全铝键盘,凡是有人问起,我总是会回道:“你看,s t d i o h1 都在同一行上,很方便吧!”

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实在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渐渐地,我开始疲惫,自己手指的极限就在那,即使减少了 70% 的移动,速度的提升依然不见得明显。

但相对的各种不便开始造成困扰:看到喜欢的键帽无法使用、面对别人的键盘不知所措、电脑和手机输入的不协调令我逐渐混乱……

再者,这个布局方案本身就不是完美的,近乎没有的人体工学考量使得不移动的手指更容易疲惫发怵。

总之,我还是放弃了,回归了 QWERTY,回到了那个「不会出错」的老地方。

Copyright © 2088 乒乓球世界杯几年一次_世界杯冠军 - salo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