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青瓷之前,我们先说说青色是什么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般常说的青色是一种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一种颜色,即发蓝的绿色或发绿的蓝色。 但我们在博物馆见到【青瓷】,却并非如此,这些“青瓷”的“青”都是不同的颜色。 包括青绿、青黄、淡青、翠青、粉青等。 到了宋代,厚釉技术的发明为青瓷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当时就有汝窑的天青、官窑的粉青、龙泉窑的梅子青、景德镇窑的影青。 能达成如玉一般视觉效果的青瓷制作技术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实践过程。 制瓷工匠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影响最后瓷器上青色形成的关键在于烧制过程中器物接触空气的多少。
💛在敞口式窑炉中烧造,窑炉中会产生现代人所说的【氧化气氛】,直观表现为更容易让青釉中烧出偏红的颜色。 🩵如果在烧造过程中通风不畅或在烧制末期封闭窑顶,就会因为氧气不足产生【还原气氛】,釉料中的铁元素会呈现出青绿色。 能够达成【还原气氛】的关键点是窑具的改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岳州窑和洪州窑在隋代或更早一点都已出现【匣钵】。
【匣钵】在烧制过程中起到隔绝空气过多参与器物烧制,达成缺氧高温环境的作用。 可以保证青色的最终呈现效果。 【匣钵】的使用,在陶瓷工艺上也是一件大事哦! 它标志着制瓷技术的进步,增加了产量也保证了质量。 这个实践出真知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对青瓷烧制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 那时候的“青瓷”看起来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青色”。 东汉晚期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陶瓷工艺发展中的又一个飞跃, 是我国陶瓷科学技术史的第三个里程碑。 它的出现使中国成为发明瓷器的国家。
🎉从此世界上有了瓷器🎉
注:瓷器图片素材来自故宫博物院and上海博物馆官网😘
展开全文
声明:
本号内所有内容有部分引用于网络,主要目的是进行陶文化传播与交流,在此不做任何商业目的。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