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宋代就有眼镜,叫叆叇?假的!辟谣“宋代人发明眼镜”

关于改善视力的眼镜,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改善视力的眼镜于13世纪被欧洲发明,后在元明时期传入中国。

尤其是中科院、国博和故宫博物院的多位学者都是这么认为的。

中科院学者

中科院学者

中科院学者

国博学者

故宫博物院学者

上述五位学者,均在文章中指出改善视力的眼镜在元明时期传入中国。

并且,明清多部文献均记载眼镜出自西域或南海,已可确认是外来品。

记载眼镜的文献

而在现在的互联网上,却有大量营销号说:中国人在宋朝就发明了眼镜,叫叆叇,后被马可波罗传入西方,于是西方在13世纪末出现了眼镜。

营销号

营销号

营销号

有些营销号还会告诉你,这个说法是一位叫聂崇侯的专家说的。

营销号

营销号

营销号还会举出一些文献作为证据,乍一看很有道理。

可当你查阅相关论文后就会发现,这些文献早在上个世纪就被学界辟谣过。

笔者甚至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目前互联网上任何记载眼镜且年代在元代以前的文献

都是假的

洪震寰. 眼镜在中国之发始考[J]. 中国科技史料,1994(01):71-75.

本文就关于“宋代眼镜”的谣言做一个详细辟谣。

一、辟谣关于“宋代眼镜”的谣言目前互联网上关于宋代眼镜的谣言大致为以下七条。

谣言一:宋 赵希鹄《洞天清录》:“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营销号

首先,早在一百年前学者就已确认,现存《洞天清录》中根本没有这句话的记载。

邱仲麟:《从明目到商战——明代以降眼镜的物质文化史》

关于“叆叇”的记载出自明末的《正字通》《通雅》。

《正字通》:

“叆叇,眼镜也,洞天清录载。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元人小说言,叆叇出西域。叇譌作云逹,非。”

经学者考证,《正字通》所引用的“洞天清录”是明末《居家必备》本伪书“洞天清录”,这个伪书中出现明代年号,怎么可能是宋代人写的?

《居家必备》本“洞天清录”,其内容抄自明 屠隆《考槃馀事》。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书中原句:

(叆叇)如大钱,色如云母,老人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出西域满利国。

《居家必备》中“叆叇”条,将“叆叇”的“叇”字抄错成了“云字旁的逹”。

所以《正字通》中记载“叇譌作云逹,非。”

《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提到,“叆叇”不存在于《洞天清录》的最初版本中,是明代人添加进去的。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且经学者梁丽君所考,《洞天清录》的正本名应为《洞天清禄集》,明代以后才讹传成《洞天清录》或《洞天清录集》。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上个世纪,学者查阅了《洞天清禄集》的多个历史版本,也未见任何关于叆叇的记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2015年,《中国眼镜历史与收藏》一书作者,收藏家赵孟江先生,再度查阅了《洞天清禄集》的多个历史版本,也未见任何关于叆叇的记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赵孟江. 中国眼镜历史再探讨:南宋是否有老人戴眼镜看书(上)[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5(19):96-97.

分析了十余种版本的演变历程后,赵孟江推断《洞天清禄集》原书中并不存在叆叇。

赵孟江. 中国眼镜历史再探讨:南宋是否有老人戴眼镜看书(下)[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5(21):56-57.

因为《洞天清禄集》是论述古器物辨认的书籍,如果南宋发明眼镜,它不属于古器物,且按照《洞天清禄集》的文法,如果书中记载叆叇,一定会对其古、今、真、赝等进行逐条辨析,不可能只写一句话草草了事。书中就连最少的“水滴辩”也写了两条。

赵孟江. 中国眼镜历史再探讨:南宋是否有老人戴眼镜看书(下)[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5(21):56-57.

赵孟江. 中国眼镜历史再探讨:南宋是否有老人戴眼镜看书(下)[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5(21):56-57.

综上所述,“叆叇”不存在于宋《洞天清禄集》原书,大概率出自明代伪书,被《正字通》等书引用。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营销号把此句张冠李戴套到宋《洞天清禄集》的头上,还把原句中后半段关于叆叇出自西域的语句删掉,营造出一种“中国人发明眼镜”的假象。

谣言二:宋 刘歧《暇日记》:“水晶承目照之,则见。”

营销号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中国光学史》的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学者洪震寰先生查阅了《暇日记》的多个善本,发现其原句均为“……水晶承日照之”,而非“承目照之”。

洪震寰. 眼镜在中国之发始考[J]. 中国科技史料,1994(01):71-75.

清赵翼《陔余丛考》中也引用了此句,句中也是“日”字,足以说明流传下来的版本都是“日”字,而被某些人扭曲成“目”字。

《陔余丛考》

赵翼在《陔馀丛考》同一段中提到:

是宋时已知水晶能照物,但未知作镜耳。

《陔余丛考》

他也提到眼镜在明朝“极为贵重,或颁自内府,或购之贾胡,非有力者不能得”,在明朝嘉靖年间都是罕见之物。

《中国物理学史大系》

《中国物理学史大系》中明确提到,有人将“水精承日”误为“水晶承目”而一字之差错认成眼镜,在科学史界有过一段时间的错误影响。

谣言三:宋 祝穆《方舆胜览》:“满剌加国出叆叇。”

营销号

这条文献犯了最低级的错误,历史穿越。

洪震寰. 眼镜在中国之发始考[J]. 中国科技史料,1994(01):71-75.

“满剌加国”是存在于15~16世纪的东南亚王朝,在今马六甲一带。13世纪南宋的书中怎么可能出现15世纪才有的国名?而且,《方舆胜览》这本书本身记载的是国内的地理内容。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不难猜测,就是看错了字。明代有一书名为《方舆胜略》,某些人将明代《方舆胜略》看成了宋代《方舆胜览》,讹以滋讹。

《方舆胜略》:

满剌加……其土产则有……叆叇观书可助目明。

上文中提到的《居家必备》中的“满利国”其实也是满剌加国,在南宋灭亡一百多年后的1402年才建国。

(明人认为满剌加国盛产叆叇,还把它错认成西域国家,不少文献都有记载满剌加出叆叇的情况,如先前的《正字通》《陔余丛考》以及张燮的《东西洋考》,16世纪初马六甲已被葡萄牙占领,马六甲“出产”之眼镜大概率是阿拉伯商人或欧洲人带来)

谣言四:《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中国人戴眼镜。

营销号

这个谣言是19世纪冒出来的,已被中外学者合力辟谣过无数次,其原文和中文译版中均没有眼镜的记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近年来中科院学者刘钝和陕师大教授于赓哲,再度查阅《马可波罗游记》,也未找到眼镜的踪迹。

刘钝《镜花缘》

于赓哲:《眼镜发明小史》

谣言五:《归潜志》《南村辍耕录》记载眼镜“叆叇”。

营销号

实际上,这两本书中根本就没有叆叇的字眼。

这样的谣言,骗骗不翻书的网民可太正常了。

谣言六:《清明上河图》有人戴眼镜。

如,此图营销号宣称“清明上河图出现眼镜”。

营销号

然而此图是明末清初的《苏州市景商业图册》,图中左侧还有立于明末的“五人墓”(明末反魏忠贤五义士之墓)。把这幅图说成是《清明上河图》的,非蠢既坏。

《苏州市景商业图册》

实际上只要稍微搜索下就知道,最早出现眼镜的画卷为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比宋《清明上河图》晚了几百年。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谣言七:博物馆展出宋代眼镜文物。

丹阳眼镜博物馆,之前展出过一副“宋代眼镜”。

假展品

这个图还是从某营销号那里截来的,网上完全搜不到。笔者使用以图搜图方式也仅仅搜出三个结果,几乎都是失效页面,图中关于此物的信息只有“宋代”两个字,网上关于该展品的信息完全是一片空白,出土时间呢?出土地点呢?谁鉴定的呢?全都没有,就是个空壳的假展品。

丹阳眼镜博物馆主体支持“眼镜外来说”,该展品明显自相矛盾。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媒体在报道该博物馆时,称其藏品的范围只有“明清”,由此可见该“宋代眼镜”疑似被撤。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目前为止,任何宣称宋代眼镜的人绝对拿不出任何文物信息,因为当前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成型眼镜是四川乐山明墓的明代眼镜,整个考古界都没听说过谁挖出过宋代的眼镜。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二、其他关于眼镜历史的谣言谣言八:汉晋古墓出土眼镜。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有营销号称汉刘荆墓出土了眼镜,然而这东西考古报告只写了“嵌水晶泡金圈,直径1.3cm”。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考古报告

小的和手指甲一样,却被说成眼镜?你家眼镜直径1.3cm?

而江苏邗江甘泉2号墓的漆器群中有一件九子漆奁,柿蒂四叶和中心共镶水晶泡五粒,奁内上层有一件嵌有三粒水晶泡的小长方形漆盒,下层的九子小奁盒也嵌水晶泡,这枚水晶圈推测为其他大件饰物的一部分,和眼镜没啥关系。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类似的还有安徽曹操宗族墓出土的五枚玻璃透镜,其最大直径仅为2.35cm,官方从未透露其用途。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学者王燮山仅推测其用于聚光、取火和映物。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还有南京东晋墓中出土的透镜,官方也从未透露其用途,却有营销号硬说这东西是老花镜片。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营销号

透镜在古代有照光、生火等不同用途,将出土透镜硬说成是眼镜属实过于牵强。

另外,亚述文明也出土过类似的透镜,其年代比东汉还要早几百年,它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的透镜,这枚透镜目前在大英博物馆。

亚述文明出土透镜

却没有营销号说亚述文明发明眼镜,这就是所谓的“驰名双标”吧?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谣言九:《墨经》为中国人发明眼镜提供了理论基础。

营销号

营销号

然而,《墨经》中记载的光学原理仅包括影子、小孔成像和面镜成像,其中并没有透镜成像的原理,而眼镜正是透镜。这种中学级别的光学知识都有人分不清楚?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三、宋代眼镜谣言的来源

朱晟.玻璃·眼镜考及其它[J].中国科技史杂志, 1983(2):8.DOI:CNKI:SUN:ZGKS.0.1983-02-017.

这个观点来自于上个世纪的眼科医生聂崇候。

他根据《洞天清录》《暇日记》《方舆胜览》这三部错误文献推断宋代已有眼镜。

而眼镜收藏家赵孟江的著作《中国眼镜历史与收藏》一书中,参考了聂崇侯的观点。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赵孟江根据这一观点,写成了所谓的“眼镜发展史”。

这一“眼镜发展史”中,存在大量错误内容,即引用《洞天清录》《暇日记》《方舆胜览》《马可波罗游记》作为论据。

部分营销号引用的眼镜发展史即“原始传说阶段”“单片镜阶段”“双片镜阶段”“双片直腿阶段”“双片曲腿阶段”均抄自《中国眼镜历史与收藏》。

营销号

而赵孟江已于2015年撰文否决了宋代出现双片眼镜的文献。

赵孟江. 中国眼镜历史再探讨:南宋是否有老人戴眼镜看书(下)[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5(21):56-57.

只可惜眼镜历史的领域太冷门,没人写新的著作更正。

营销号

大量营销号及科普博主只能照抄n年前的漏洞百出的错误著作。

近年来成立的部分“眼镜博物馆”,其文案照抄的也是《中国眼镜历史与收藏》。

野鸡博物馆

如上海眼镜博物馆、江西鹰潭眼镜博物馆等,其引用的“眼镜发展史”是赵孟江先生的著作,其文献出处为假,更是没有实物出土,这些野鸡博物馆只能捏造不存在的文物来愚弄大众。

野鸡博物馆

野鸡博物馆

江西鹰潭眼镜博物馆,标榜自己为“世界眼镜博物馆”,却引用错误内容愚弄大众,岂不是要丢脸丢到国外?

还有梦华录、逆水寒和白蛇浮生官方,借着这一谣言给自己做宣传,以此炫弄自己多懂历史。

谣言

谣言

谣言

因为大量营销号、野鸡博物馆和官号的传谣,现在的互联网上遍布“宋代眼镜”的谣言。

谣言

谣言

谣言

四、元明时期的眼镜改善视力的眼镜在元明时期传入中国,文献均记载其出自西域或南海,已可确认是外来品。

然而,营销号却忽略这些确确实实存在的文献,转而称“中国人发明眼镜”。

记载眼镜的文献

邱韻如(Yun-Ju Chiu). 明清眼鏡之文本溯源與時空背景探查[J].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 2015(20):56-72.

眼镜在《方洲杂言》中译作“僾逮”。

《方洲杂言》:

“老人目昏,不辨细字,张此物于双目,字明大加倍……景章云:'以良马易得于西域贾胡满剌,似闻其名为僾逮。’”

眼镜在《大明会典》中译作“矮纳”。

《大明会典》:

“硝子遮眼(番名矮纳)。”

而在一些其他文献中,眼镜被译作“叆叇”。

“僾逮”“矮纳”“叆叇”等叫法,被众多学者认为是阿拉伯文(al-unwainat)或波斯文(ainak)的音译。

孙机.中国早期的眼镜[J].月读, 2017(12):4.DOI:CNKI:SUN:YUDU.0.2017-12-013.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而在明中后期,眼镜才正式定名“叆叇”或“眼镜”。

洪震寰. 眼镜在中国之发始考[J]. 中国科技史料,1994(01):71-75.

明末以前的眼镜为“稀世之宝”,只能从西域、南海等地获得,鲜少有文献记载。

明末的孙云球结合西方技术制出多种水晶镜片,使苏州当地的镜价降低,明末时福建广东等地也能自主制出眼镜。清代以后,眼镜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孙云球像

五、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明眼镜透镜在我国的历史悠久,且古人也会使用透镜来照光、生火,即便如此,却未发展出眼镜,主要原因是缺乏材料和相关屈光学知识。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因地理及其他原因,我国历史上长期缺乏透明玻璃。中国产出的玻璃多为铅钡玻璃,而西方产出的玻璃多为钠钙玻璃。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我国古代虽有水晶透镜和玻璃透镜,但却未发展出相关屈光学知识。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中世纪后期,威尼斯一带玻璃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穆拉诺玻璃博物馆

《中国物理学史大系》中提到:

欧洲人于13—14世纪推进了对透镜的研究……眼镜就是这个时期的发明。

而在中国,对眼镜的仿制直到明末才出现,由于缺少透明玻璃,孙云球仿制眼镜时还只能使用水晶。

孙机《中国早期的眼镜》

在我国考古学界泰斗孙机先生的《中国早期的眼镜》一文里也提到:

玻璃透镜,在我国出现的时代并不晚……但这种工艺以后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我国在西方的眼镜传入之前亦未曾生产过类似的物品。

六、其他支持眼镜外来说的著作

我国古代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纵使这样,却有人去争连老祖宗都不承认的东西,实在可悲。

毛宪民.清代宫廷眼镜研究[J].文物世界, 2002(1):7.DOI:10.3969/j.issn.1009-1092.2002.01.003.

董树岩.眼镜入华考[J].物理通报, 1994, 02:40-41.DOI:CNKI:SUN:WLTB.0.1994-02-021.

邱仲麟:《从明目到商战——明代以降眼镜的物质文化史》

孙机《中国早期的眼镜》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主要参考资料(不区分先后顺序):

[1]邱韻如(Yun-Ju Chiu). 明清眼鏡之文本溯源與時空背景探查[J].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 2015(20):56-72.

[2]赵孟江. 中国眼镜历史再探讨:南宋是否有老人戴眼镜看书(上)[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5(19):96-97.

[3]赵孟江. 中国眼镜历史再探讨:南宋是否有老人戴眼镜看书(下)[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5(21):56-57.

[4]洪震寰. 眼镜在中国之发始考[J]. 中国科技史料,1994(01):71-75.

[5]黄雯越. 《洞天清禄集》校勘及相关问题[D].中国美术学院,2014.

[6]梁丽君. 《洞天清禄集》著录与相关研究[J]. 美术研究,2015(04):23-29.

[7]賴信宏(2020)。《唐宋叢書》之版本淵源及編纂手法考論。中正漢學研究,(35),71-109。

[8]李约瑟.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四卷) 物理学及相关技术 (第一分册) 物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3.

[9]黄小娇.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西方古代玻璃器比较研究[J].文物天地,2023,(3):86-91

[10]成乡.中世纪的玻璃光——玻璃工艺与传播路径[J].设计艺术,2017,000(6):35-39

[11]邱仲麟:《从明目到商战——明代以降眼镜的物质文化史》

[12]丁燮山. (2015). 眼镜之传入中国和普及. 寻根(3), 5.

[13]商春芳.丝路遗风古都流韵——洛阳地区出土的古代西方玻璃器和仿玻璃器[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6,018(4):102-108

[14]曾卫胜.从汉代出土玻璃看中西古代玻璃器及其文化差异[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2022,24(6):84-92

[15]纪仲庆.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J].文物, 1981(11):14.DOI:CNKI:SUN:WENW.0.1981-11-000.

[16]于赓哲:《眼镜发明小史》

[17]孙机.中国早期的眼镜[J].月读, 2017(12):4.DOI:CNKI:SUN:YUDU.0.2017-12-013.

[18]朱晟.玻璃·眼镜考及其它[J].中国科技史杂志, 1983(2):8.DOI:CNKI:SUN:ZGKS.0.1983-02-017.

[19]孙承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明清之际西方光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孙云球《镜史》研究[J].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7, 26(3):363-376.DOI:10.3969/j.issn.1000-0224.2007.03.009.

[20]THE INTRODUCTION OF SPECTACLES INTO CHINA KAIMING CHIU

[21]刘钝《镜花缘》

[22]白山晰也 眼鏡の社会史

[23]原田淑人 中国に於ける眼鏡の起源について

[24]阮国林,魏正瑾.南京北郊郭家山东晋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 1981(12):8.DOI:CNKI:SUN:WENW.0.1981-12-000.

[25]李灿.亳县曹操宗族墓葬[J].文物, 1978(8):14.DOI:CNKI:SUN:WENW.0.1978-08-002.

[26]王燮山.亳县曹操宗族墓葬出土透镜的初步研究[J].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7(1):4.DOI:CNKI:SUN:ZRKY.0.1987-01-002.

[27]叶兴浩.《墨经》光学八条概念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2(1):5.DOI:10.3969/j.issn.1008-293X.2002.07.022.

[28]董树岩.眼镜入华考[J].物理通报, 1994, 02:40-41.DOI:CNKI:SUN:WLTB.0.1994-02-021.

[29]李慎.明清之际西洋眼镜在中国的传播[D].暨南大学,2007.

[30]戴 念祖.中国物理学史大系 = A Series of Books on History of Physics in China[J]. 2002.

[31]王冰.中国物理学史大系·中外交流史[J].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32]王锦光,洪霞寰,董树岩责任.中国光学史[M].湖南教育,1986.

[33]毛宪民.清代宫廷眼镜研究[J].文物世界, 2002(1):7.DOI:10.3969/j.issn.1009-1092.2002.01.003.

Copyright © 2088 乒乓球世界杯几年一次_世界杯冠军 - salo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